碟管式反渗透膜是一种高效处理高污染液体的膜分离技术,由碟片式膜片、导流盘、O型橡胶垫圈、中心拉杆及耐压套管组成膜柱,通过高压驱动实现渗透分离,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、海水淡化及高浓度废水治理等领域。采用独t的碟管式设计,膜片与导流盘交替叠放,形成6mm宽流道和7cm短流程。这种结构使液体在膜表面形成湍流,通过导流盘凸点冲刷减少污染物沉积,降低膜污染风险。膜柱分为直径200mm的小膜柱和214mm的大膜柱,分别适配不同处理规模需求。耐压套管可承受最高160bar压力,确保系统稳定运行。
碟管式反渗透膜在使用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,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并延长膜的使用寿命。以下是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:
一、设备检查与准备
设备完整性检查
检查膜组件、压力容器、管路、阀门等是否完好,无破损或泄漏。
确认仪表(如压力表、流量计、电导率仪)正常工作,校准准确。
清洁系统
用清水冲洗管路和膜组件,去除运输或安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杂质(如灰尘、碎屑)。
检查进水泵、增压泵等设备是否运转正常,避免空转或过载。
安装方向确认
确保膜组件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方向正确,避免反向安装导致膜损坏。
二、预处理系统准备
水质分析
检测原水的关键指标,包括:
浊度(需≤4°NTU,超标需预过滤);
pH值(调整至6-9,避免强酸/碱损伤膜);
温度(建议5-45℃,极d温度需预热或冷却);
SDI(污染指数)(需<15,高污染指数需加强预处理)。
预处理工艺
过滤:使用砂滤、活性炭过滤或精密过滤器(如5μm滤芯)去除悬浮物、颗粒物。
化学调节:根据水质添加阻垢剂(如六偏磷酸钠)、酸碱调节剂(如HCl或NaOH),防止结垢或膜腐蚀。
杀菌/灭藻:若原水含微生物,可投加次氯酸钠或紫外线消毒,避免生物污染。
三、系统调试与参数设置
初始启动程序
低压冲洗:开启进水泵,以低于操作压力的流速(如50%额定流量)冲洗膜组件10-30分钟,清除空气和松散杂质。
逐步升压:缓慢增加压力至设计值(如100-160bar),避免瞬间高压冲击膜片。
参数设定
压力控制:根据膜型号和水质调整进料压力(通常100-160bar)和浓缩液循环压力。
流量调节:设定进水流量和回收率(通常75%-90%),避免过度浓缩导致结垢。
温度控制:保持水温在推荐范围内(5-45℃),低温时可预热或降低回收率。
四、化学药剂准备
清洗药剂配置
准备酸性清洗剂(如柠檬酸、硝酸,用于去除铁锈、结垢)和碱性清洗剂(如氢氧化钠、EDTA,用于去除有机物和生物污染)。
配置专用清洗水箱,确保清洗液与膜材料兼容(避免使用强氧化剂如次氯酸钠)。
日常维护药剂
阻垢剂:连续投加(如剂量1-5ppm),防止钙镁离子结垢。
消毒剂:定期投加(如每月一次),抑制微生物滋生。